1

1

《STM》:揭示3C样蛋白酶抑制剂可阻断MERS-CoV和SARS-CoV-2感染

日前,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兽医学院的病毒学家Yunjeong Kim和Kyeong-Ok Chang发现了一种潜在的COVID-19治疗方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8月3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这项研究揭示了小分子蛋白酶抑制剂如何强效地抑制人类冠状病毒。称为3CLpro的冠状病毒3C样蛋白酶(3C-like protease)是强有力的治疗靶点,这是因为它们在冠状病毒复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药公司Novavax公布新冠研疫苗I期临床数据

当地时间8月4日,美国诺瓦瓦克斯公司(Novavax)公布了其在研新冠疫苗的I期临床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可以在人体内激发稳定的抗体反应,且高于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抗体水平。此外,该疫苗还表现出了较好的耐受性。本次试验的疫苗目前被命名为NVX-CoV2373,包含由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衍生得到的抗原,模仿该刺突蛋白在人体内产生抗原,以达到预防病毒感染的目的。

《Science》:利用经过基因改造的人ACE受体作为诱饵引诱新冠病毒,阻断感染

日前,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指出利用诱饵受体(decoy receptor)---一种经过改造的自由漂浮的受体蛋白---引诱SARS-CoV-2,这样这种诱饵受体就可结合这种病毒并阻止感染。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8月4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这种诱饵受体是否可以成为COVID-19的有效治疗药物或预防剂。

最新研究:27%国家和地区发现的“零号病人”,在确诊前不久去过意大利

研究表明,在中国大陆以外出现新冠感染的国家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报告称,他们发现的“零号病人”在确诊前不久去过意大利。该研究称,在研究人员确认的99个在全球大流行宣布前11周内受到影响的国家中,27%的首批病例与来源于意大利的旅行有关,随后是中国(22%)、伊朗(11%)。这一发表在《柳叶刀·传染病》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少量病毒传播严重的国家的旅行,可能导致了全球范围内更多的疫情爆发。

爱尔兰研究:较年轻的新冠患者比起老年患者更有可能丧失嗅觉和味觉

来自爱尔兰的研究人员检查了46名被感染的病人,他们被要求评估嗅觉变化(嗅觉丧失)和味觉变化(味觉异常)。大约一半的参与者经历了嗅觉和味觉功能障碍,这是新冠的已知症状。但他们发现,虽然老年人一般更容易受到COVID-19的其它影响,但年轻患者更有可能出现嗅觉缺失和味觉丧失。

《Science》:暴露于普通感冒冠状病毒可以教会人体免疫系统识别SARS-CoV-2

日前,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拉霍亚免疫学研究所、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识别普通感冒冠状病毒的记忆辅助性T细胞也能识别SARS-CoV-2上的匹配位点。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8月4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这一发现表明对抗普通感冒冠状病毒确实可以教会T细胞区室识别SARS-CoV-2的某些部分,这就为普通感冒病毒事实上可以诱导针对SARS-CoV-2的交叉反应性T细胞记忆的假说提供了证据。

世卫组织总干事:将组建国际专家组研究病毒起源问题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3日表示,世卫组织将组建包括中国专家在内的国际专家组,共同寻找新冠病毒的动物源头。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在记者会上说,应该对新冠病毒进行更广泛的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以充分理解病例之间的联系。研究可以从“首先出现聚集性病例的地方”开始,以系统地寻找病毒“跨越动物与人之间物种屏障的第一个信号”,然后再转向动物源头方面的研究。瑞安强调,虽然武汉率先报告了新冠肺炎疫情,但这不一定意味着武汉就是新冠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的地点。

《柳叶刀》总编辑:中国科学家果断、负责应对新冠疫情

英国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总编辑理查德·霍顿日前在英国《卫报》撰文说,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家果断、负责地采取行动,保护人民健康。他说,正是中国科学家建议尽早采取封城措施,采取严格的保持社交距离政策,切断了病毒传播途径。同时,科学家们协助设立临时医院,扩充病床数量,让重症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救治。

加拿大首席卫生官:勿指望疫苗成为消灭疫情的“银弹”

加拿大首席公共卫生官谭咏诗当地时间4日在渥太华发出警告说,民众不应指望疫苗可以成为迅速结束新冠疫情并恢复常态的“银弹”。谭咏诗在记者会上表示,虽然疫苗是应对疫情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但不应被视为结束疫情的方法。她重申了保持物理距离、勤洗手和佩戴口罩等防疫措施的重要性。她说,目前尚不清楚疫苗的实际效果,关键问题是疫苗所提供的免疫力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所需剂量等。她并表示,鉴于疫苗问世时,供应量很可能不足,公共卫生部门正在研究接种人群的优先级问题。

Science: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粮食市场面临持续动荡

根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的一篇新文章称,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放缓,影响了粮食安全的所有四根支柱,即“可供应量”、“获取渠道”、“充分利用”和“稳定供应”。这篇文章近日已发表在《Science》上。这篇文章中的重要发现强调了新冠肺炎对粮食系统、全球经济、贫困、卫生和贸易的影响。该文章共同作者、IFPRI总干事Johan Swinnen说:“疫情对粮食安全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它导致的收入下降使粮食供应面临风险。这对于极端贫困人群尤其如此,因为他们平均将总收入的70%花费在食品上。”

1

通过血液检测新生儿脑损伤

婴儿出生时缺氧可能导致脑损伤,但目前还难以检测出脑损伤新生儿。在一项发表于《科学报告》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在一项初步研究中采集了45名婴儿出生6小时内的血液样本,并进行18个月的跟踪研究并确定出现神经障碍的婴儿。之后他们测序和分析了这些婴儿血液中的基因变化,结果发现,与正常组相比,神经障碍组婴儿在855个基因上存在表达差异,其中两个基因最为显著。这意味着可以通过验血检测特定突变基因判断新生儿是否脑损伤。

科研进展中国团队肿瘤活性磷疗纳米制剂研发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所(筹)材料界面研究中心研究员喻学锋课题组在开发天然生物活性纳米治疗制剂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中,课题组利用原位矿化的方法构建了表面磷酸钙修饰的黑磷烯,并探究其抗肿瘤活性及作为纳米诊疗平台的应用潜能。研究表明,由于磷酸钙层的pH响应降解特性和Ca2+离子在肿瘤细胞内的过载,矿化黑磷较未修饰黑磷展现出了更强的选择性杀伤肿瘤活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矿化黑磷可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的线粒体,破坏线粒体结构,进而诱导癌细胞通过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进入程序化死亡。

噬菌体杀伤细菌的新机制

近日,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的一项研究合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发现,最终可能会导致抵抗耐药细菌感染的针对性治疗。该研究由莫纳什生物医学发现研究所的副教授FasséliCoulibaly和Trevor Lithgow教授领导,并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它描述了使用高分辨率成像来揭示噬菌体如何攻击和杀死伤寒沙门氏菌的,从而使科学家们对如何将其用于正在进行的抗微生物耐药性(AMR)斗争有了新的认识。

利用靶向缺陷性CLN3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有望治疗贝敦病

日前,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新的方法来治疗一种罕见但致命的儿童神经退行性遗传疾病:贝敦病(Batten disease)。这项研究解决了发现贝敦病治疗方法的迫切需求。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期刊上。这项研究证实利用经设计后特异性地结合到CLN3贝敦病中受到破坏的CLN3基因产物上的反义寡核苷酸(ASO),可以治疗这种疾病的啮齿动物模型的症状。这些研究人员还证明,来自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的细胞的体外培养物对这种治疗作出反应,这表明细胞缺陷得到逆转。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与其他血液瘤CAR-T治疗管理机制不同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川大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0家机构联合发布的文章提出,CAR-T细胞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和治疗其他血液瘤所引起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 )的机制是不同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局部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L-CRS),并认为及时管理L-CRS有助于预防和控制严重的全身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S-CRS)。这些发现对CAR-T治疗不同的肿瘤类型所产生的CRS进行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章发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上。

生物标志物可用于检测大脑损伤

近日,由亚利桑那大学和希望之城转化基因组学研究所(TGen)领导的科学团队通过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确定了新型的生物标志物系列,可帮助数以千万计的遭受脑损伤的患者的治疗,并且有可能预防严重的长期残疾。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寨卡病毒关键突变促进其传播

近日,来自得克萨斯大学加尔维斯顿分校的学科团队发现了寨卡病毒突变现象,该突变可能与2015/2016年爆发性病毒传播以及感染孕妇所生的小头畸形(小头颅婴儿)有关。该研究目前发表在《PNAS》杂志上。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确定了Zika包膜蛋白中的突变,该突变可增强妊娠小鼠的母婴传播,增加新生小鼠的神经系统疾病和致死率,并提高被感染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血液中的病毒水平。

首次在非洲发现能够抵抗青蒿素衍生物的疟原虫

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领导的国际团队最近在非洲卢旺达地区首次发现了能够抵抗青蒿素衍生物的疟原虫的出现和传播。青蒿素是世界卫生组织当前推荐的抗疟药物的主要成分,对青蒿素的耐药性在东南亚已经很普遍,但在非洲此前没有出现过。该研究结果发表在 8 月 3 日的《自然-医学》上。研究显示这种抗药性疟原虫已在卢旺达地区传播开来,其在体外抗青蒿素的能力会对公共卫生有重大影响。

狗和人具有相似的语言处理系统

狗能够对人的指令和语调作出相应的反应,但之前科学家并不了解它们是如何做到的。在一项发表于《科学报告》的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磁共振功能成像,测试了实验犬听到用夸奖和中性语调说出的一些夸奖性单词(如聪明、做得好等)以及一些中性词(这样、如果等)时的大脑反应。研究显示,狗具有和人相似的分级处理语言的能力:首先在低级层面(皮质下区域)处理语调,其次在更高级层面(皮质区域)理解词语的意思,也就是用皮质下区域检测情绪信息,皮质下区域处理学习信息,这种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方式和人处理语言信息时类似。

牛羊狗可以预测地震?最新研究引发争议

最近,一项发表于《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指出,借助高灵敏仪器,他们在意大利的一座农场中观察到地震数小时前,牛、羊、狗等动物的行为呈现出清晰的信号。但论文发表后,也遭到一些地震学家的质疑。

可有效防冰的蛾眼纳米材料

在恶劣环境下冰的积聚会对飞机和船舶等造成严重的破坏。数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改善功能性表面的防冰性能。在一项最新发表于AIP Advances 的论文中,研究人员模仿蛾眼,设计了一款具有防冰性能、覆盖石蜡涂层的特殊纳米结构。他们从冰的黏附强度、冷冻时间以及受雨水影响的耐久性等方面,评估这种材料的防冰性能。研究发现,这种具有石蜡涂层的纳米结构的防冰性能显著改善。此外,它还具有石蜡的疏水性和隔热性,以及蛾眼的高透光性和抗反射性。该材料将不仅能应用于车辆船舶等运输行业,同样也适用于眼镜等光学方面的应用。

利用单光子信息重建3D场景的相机

最近,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科学家利用一台“时间相机”直接重建了一段时间内的3D动态景象。这台相机实际上由一台光速单光子检测器和重建系统组成:前者能够在精确度达1/4纳秒的条件下,记录一段时间内光子的数量;而后者通过机器学习程序(神经网络)来让计算机分析光源反射的入射和输出信息。只要给予算法足够的检测器信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时间相机”就能将背景中的动态影像重建出来,比如展示实验室研究人员做出的行为。但目前,其只能在能提供特定光源信息的场景中使用。相关研究发表在《光学》上。

富含磷元素的恒星

据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上的研究,科学家利用斯隆数字巡天数据库中的红外H波段光谱,对恒星的元素丰度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一批富含磷的恒星,这是首次发现这一种类的新恒星。除了磷以外,它们还富含镁、硅、氧、铝,铈等较重的元素。现有的恒星演化理论还无法解释这些元素的形成模式。磷是生命起源的必需元素(DNA或者RNA都需要磷元素),对这批恒星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太阳系中天体,包括我们地球上的磷的起源。

太空垃圾激光测距时间显著延长

太空垃圾激光测距可以用来跟踪太空垃圾、防止发生碰撞。但此前,这种技术只能在暮色时分的几小时内开展。据《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研究,太空垃圾激光测距现在已能在白昼进行,其使用时长极大增长,可以依季节从每天6小时增加至22小时。研究人员将一架望远镜、探测器和滤光片相结合,提高了物体相对白昼天空的对比度。他们还开发出实时目标探测软件,可以计算出目标预测偏差,并纠正不准确的预测。演示实验表明,这一方法能在白昼对太空垃圾激光测距,还能增加所有卫星激光测距站的潜在观测时长。这项研究有助于提高地球轨道上卫星和太空站的操作安全性。

1

七部门:今明两年持续扩大就业见习规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七部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见习工作的通知》,提出鼓励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级开发区、产业园、科技园等拓展见习单位,稳定持续提供见习岗位。丰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等领域岗位来源,更多募集管理、技术、科研类岗位,满足多元见习需求。

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拟招生专业备案结果的通知

根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教职成〔2016〕7号),教育部对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后提交的2020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拟招生专业予以备案和公布。汇总备案的2020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拟招生专业850个(其中,本科专业349个、专科专业501个),专业点共30484个(其中,本科专业点16260个、专科专业点14224个)。可在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网址:www.zygl.edu.cn)查询,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培养层次、学习形式、修业年限以平台公布的为准。

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征集重大类型项目立项建议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坚持基础研究要“两条腿走路”。持续强化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的科学问题凝练机制,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不断完善重大类型项目的立项机制。医学科学部面向科技界征集医学科学领域重大类型项目立项领域建议。重大类型项目主要包括: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

中传:取消硕士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

从中国传媒大学了解到,8月3日,该校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全面拉开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改革涉及招生考试、培养与学位、导师评聘、质量监控、学科专业设置等关键环节,旨在破难点、去痛点、疏堵点、补漏点、除弱点、扫盲点。此次改革中,中传博士研究生招生将全面实施并完善“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坚持能力素质与知识考核并重。

日本将加强对留学生和学者的签证审查

据 Nature News 8月4日报道,日本将对国际学生和研究人员的签证申请进行更彻底的审查,同时未披露与外国关系的日本高校可能因此失去资助。“日本政府感受到强化科研诚信准则和维护其与美国科学关系的压力。”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GRIPS)科学政策分析师 Atsushi Sunami 表示。而 GRIPS 科学政策研究员 Hiroshi Nagano 评论,引入更严格的指导方针来应对外国干涉,可能会使日本研究人员不愿与国际合作伙伴合作,并且阻止研究人员来到日本。

1

马斯克的星舰原型SN5低空跳跃试飞成功

在当地时间8月4日,SpaceX不锈钢材质的全尺寸“星舰”原型机SN5在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测试基地完成150米跳跃,试飞时间持续约1分钟。这台原型机上升到空中后,轻微旋转并开始降落,在降落过程中原型机展开着陆腿,稳稳站在地面上。试飞成功后,马斯克在推特上透露,接下来还会做几次短途跳跃让发射过程更稳定,然后才能装上襟翼飞向高空,并且着陆腿也会进行升级,1.1版本的着陆腿将伸长60%,2.0版本的着陆腿会更宽更高,像猎鹰火箭一样,能在未改进的表面着陆并自动调平。

科学家发布7年宇宙观测结果

近日,科学家宣布了为期7年的千度调查(KiDS)的结果,他们使用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超大望远镜(VLT)观测了距离地球100亿光年的宇宙中超过3000万个星系。结果显示,宇宙的均匀性比宇宙学标准模型预测的要高出近10%。

144.79米!我国获青藏高原湖泊最长岩芯

8月3日,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首次在青藏高原纳木错中心湖区近百米水下成功获取144.79米岩芯,钻探深度达153.44米,超过此前我国高原湖泊的最大钻探深度(114.9米),此次钻取的岩芯有望重建近15万年连续气候环境记录。